最近几年,各行各业上云之风劲吹,作为希望行走在数码趋势前沿的一名学生,我也希望把我的个人资料都迁移上云。首先我把自己的个人文件迁移到了 OneDrive 并在本地使用同步盘。微软作为全球知名厂商,把隐私托付于他们手上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可靠的,另外,OneDrive 针对 Windows 和 MacOS 都提供了不错的同步工具。然后,出国留学的经历让我意识到纸质笔记不易保存的特性,更促进了我把笔记电子化的决心。也正是在对云端笔记应用的探索之中,我逐步确立了对于 Notion 的选择并围绕它建立了自己的整个笔记系统。

Notion 初印象

典型的 Notion 页面

一个典型的 Notion 界面包含了这个笔记应用的主要特性。Notion 主界面分为可隐藏的左侧边栏和笔记页面两个部分。页面部分在顶端位置增加了可选的主题图片和页面图标,这两个部件让人能够非常简洁地让自己简单的笔记变得美观大方,主题鲜明。例如示例页面中我的笔记内容是一个学年的学习笔记,因此我采用了矢量化处理的学校照片作为主题图,采用 🚌 图标表示这是一个 Roadmap,一目了然。 我自己也是一名 Web 开发者,多年的互联网冲浪经验告诉我,这样简单实用的设计是 APP 团队对 Web 页面要素的精准提炼和概括,深得我心。

进入页面的正文部分,上图的三列内容分别表示我学年的总体纲要、进行中的课程和已完结的课程,每一个标题对应一个单独的笔记页面。这个排版的实现依赖于 Notion 的 Block 特性,简言之就是页面中的一切内容都是一个单独的“块”,都可以以积木一样的形式堆砌组合。这也是一个非常有益的特性,因为它解决了笔记应用的两个问题:

  1. 传统笔记应用只采用左侧边栏的树形目录结构,这样当我浏览一个项目的时候就难以对项目内容有一个整体直观的把握;
  2. 按照项目或主题用文件夹管理笔记文件也能带来整体感,但是相应的需要管理单独的、碎片化的笔记文件,并且在往返于笔记之间的时候需要来回在文件管理器和笔记应用之间切换,降低了效率。

作为一名互联网爱好者,我非常喜欢这种 Wiki 式的超链接笔记管理模式。

以上就是对于 Notion 应用的一个初步印象,更加全面的介绍可以在少数派上的文章看到。接下来我将从不同角度来介绍这个不一样的云端笔记给我的学习生活带来的改变。

实用强大的学习笔记

作为一名工科生,对于学习笔记应用其实有一些刚性需求,如灵活的布局和强大的公式输入功能等,这都是在选择一个笔记应用时必须有的考虑,对此,Notion 在多个方面满足了我的这些需求。

灵活的布局

在复习的时候,我常常发现有的笔记内容需要补充,或者有的公式放置在其对应的应用旁边似乎更加能促进理解。得益于 Notion 模块化的设计,我可以轻松地按照自己的需要对页面进行布局,并且在需要的时候便捷地把一整个部分拖拽到合适的位置,这样的特性是纸质化笔记无法比拟的体验。

强大的公式输入

公式输入是工科生始终绕不开的需求,如果没有合适的输入方式,就将陷入截图的无线循环中去。而截取图片保存公式缺陷众多,比如普通图片无法根据屏幕大小调节分辨率,无法对公式进行编辑等。对此,Notion 使用 KaTex 插件实现了 LaTeX 级的公式支持,我也因此能够在各个学科笔记中得心应手地插入所需要的内容。

精准的全文搜索 🔍

当笔记内容变得多而复杂,搜索就变得至关重要,Notion 的全文搜索能够坐到多语言精准直达,让我在最快的时间里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一款笔记应用应有的基础功能。这些功能对于工作和学习来说,需求其实相对固定,各家笔记应用或多或少都能做到,只是在实现上各有优劣。而综合实用、便捷和美观方面的考虑,我选择了 Notion。

便捷美观的生活记录

相对于形式相对固定的学习笔记,生活笔记的形式更加多样,要想满足生活笔记的各种需求,我利用 Notion 的特性更加深度地定制了我的资料库。

这一年在学习闲暇之余,我常到欧洲各处走走,去小时候在书里和电影里看到的地方亲自体验一下。我的旅行相对简单,和女朋友四处走走,在各个城市寻觅一些美食,记录一些美景。然而再简单的旅游也需要基本的攻略,再三精简之后,至少还有以下内容不可或缺:

  • 路线 & 票务信息;
  • 备选餐厅;
  • 住宿凭据。

以前我使用各自独立的方式管理这些文件和资料。例如使用星标邮件标记飞机票、火车票和酒店订单,使用 TripAdvisor 和 Airbnb 的 APP 管理饮食和住宿。这样的管理方式问题还是在于碎片化,容易引起查找文件的时间浪费,而且当其中某些项目有特殊注意事项时容易遗忘,如廉价的瑞安航空公司要求必须打印飞机票,而我如果提前两个月购票的话,临行前准备时很容易忘记这件事,但如果把旅程信息统一整理,则不会再遇到类似问题。因此,现在我使用 Notion 为每一次旅程单独建立一个页面并汇总所有的资料,实现了一站式旅游文件管理。这样不仅在旅途中使用方便,事后回忆的时候,看到自己曾经走过的路线和吃过的餐馆,也更加地具有代入感。

典型的旅行攻略页面(为了篇幅我隐去了细节)

此外,利用 Notion 的模板 Block,我就能够在旅行记录页面一键添加新的按模板构建的旅行攻略,省去了每次做结构类似的笔记时的重复操作。

推而广之,生活中有各种各样需要记录的场景,当我业余学习矢量图制作的时候,我会设计一个包含作品展示和关键步骤记录的模板;当我接受一个外包开发任务的时候,我会为每一个待开发功能设计一个包含思路、数据结构设计、可能的 bug 等部分的模板……总之,一切事务,都可以经自己的手思考出最优的流程,并通过模板的形式保存下来,既简化了操作流程,又促使我们去思考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件事务的本质是什么,而且在逐步优化自己制作的模板的过程中,也让我们的工作流实现了最优。

创意无限的互联网应用

当我越来越成为 Notion 的重度用户的时候,我迸发出了一些新的灵感,发现了它的更多妙用。

个人博客搭建

有时候我会想搭建自己的一个博客,但是又担心自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管理。因为我不想长时间的订阅 VPS,又不太喜欢墙内的一些 PaaS 平台,总觉得我的文章产出会因为哪一天忘记续费而化作乌有。直到我发现利用 Notion 的分享功能,其实就可以轻松搭建起一个个人博客。

搭建这样的一个个人博客的时间花费可能少于网上的任何一种方法,我只需要创建一个页面,并将它共享到互联网上即可。我想发布的文章内容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技术笔记、读书感想、旅行游记等等都有可能,这时我只需要在该文章在原笔记本中设置为发布到网络,然后在 Blog 页面添加一个页面链接,大功即告成。

终于,我在网上有了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发声的地方。以一种最简便且稳定的方式。

不过这种方式有一个缺点,就是博客主页的 URL 很不美观,形如 www.notion.so/2017-Notion-xxxxxxxxxxxx,对此我的解决办法是利用 Bitly 的短网址服务,把主页网址映射到一个有意义的地址上去。其实更进阶的话还可以申请域名并做隐性转发,考虑到我目前没有什么重要的内容想要发布,就先搁置了。

远程 USB

远在出国以前,我就一直对大学的打印服务不甚满意。其不足之处主要有两点:

  • 学校的电脑常常有病毒,U 盘总是被污染;
  • 部分电脑由于使用次数太多,U 盘接口太多松动,无法识别需要反复插拔并维持特定位置。

其后出现了各种云服务,很多同学把自己需要打印的文件存储在云盘或者邮箱,在打印店下载并打印,我觉得这也有几点不妥:

  • 每次打印都要登录账号,步骤繁琐;
  • 在公共电脑输入密码等敏感信息有隐私泄露风险;
  • 使用过后一旦忘记退出,后果不堪设想。

当时我甚至有做一个临时云 U 盘服务的想法,而如今我的设想只用 Notion 的一个页面就得以实现。我还是只需要创建一个新的页面,分享权限设置为发布到网络,再用 bitly 创建一个形如 bit.ly/usbname 的短链接,一个远程 USB 就搭建完成了。由此我更新了我的打印体验,出门前潇洒地把文件拖入远程 USB,到打印店输入一个网址即可搞定。不过需要注意的还是特别隐私的文件不适用于这一方法,不过对于我来说,课件、票据等等资料,私密性其实就不那么高了。

与 Notion 相关的工作流

随着我打开这个 APP 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开始思考围绕它的工作流。简单来说,我使用它频率最高的用法有:

  • 用浏览器看文章时做笔记;
  • 用预览看 PDF 时做笔记;

在执行以上任务时,我会将知识源应用和笔记应用并排显示在桌面,沉浸式工作。

这也就意味着我需要经常进行以下操作:

  1. 打开知识源应用;
  2. 调整窗口至布满屏幕左侧区域;
  3. 打开 Notion;
  4. 调整窗口至布满屏幕右侧区域。

为了降低我开始做笔记的“心理成本”,我使用了 Window TidyAlfred 来简化这一操作。

首先我通过 Window Tidy 设置快捷键 Cmd + Option + ←/→ 来执行窗口布局的操作,然后我用 Alfred 的 Workflow 创建了这一工作流:

这样,我就可以通过呼出 Alfred 并输入少数关键字的方式快速进入“工作台”了。

其实针对与 Mac 上的效率工具联动,我还有一些其他的思考,但由于 Notion 是一个基于 Web 技术开发的应用,无法提供一些原生程序所能提供的接口,因而和其他工具的联动性相对要差一些。另外我也曾经发信息跟开发者团队沟通,问他们可否将 Notion 接入系统 Spotlight,答复是他们也有此考虑,但是还未实现。我也期待 Notion 有一天能像 Todoist 等应用一样提供更丰富的 API,这样我们也就开发出更加丰富的笔记姿势了。

结语

2017 年,我用 Notion 以上述的方式建立了自己全新的笔记系统。如果说要问它给我带来哪些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我想是帮助我养成了思考和记录的习惯,让我明白只要有心,一切事物的数字化记录都可以那么地简洁、优雅而方便。记录也许是人的一种本能,回顾起来看着一年里自己积累下的这么多内容,心中难免会有些自豪。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想此时我才真正算是有了些理解,其实这句话也许不是在说写下来就一定比不写更容易记忆,而是说记录和书写,要求我们对输入大脑的内容有一个思维处理的过程,而正是这个处理的过程,帮助我们从我们所看所听的材料里悟出了更多。我希望我终生都能够在记录的过程中学习,而我一生中所有有意义的事物,都能够以合适的形式留下记录,所谓数字生活,大概也就能由此而开始吧。

「本文参与 少数派 2017 年度征文